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測量大氣壓

壓力單元很雜
從固體到液體到氣體各有關聯
卻也各有特色
因此實驗的操作與觀察是絕對必要的
只是二下的內容實在超級多
幾乎每個老師都是戰戰兢兢的,深怕上不完
但如果可以將實驗融入在教學中
還是可以有折衷的辦法(折衷就表示不一定是最好)

大氣壓力從托里切利的水銀柱開始說起
若時間充裕,換成水管拉三層樓也是個會讓大家興奮的好方法
但利用針筒來測量也算是折衷
針筒的活塞有摩擦,先掛上水壺,慢慢加水測出摩擦力




再將針筒塞入掛上重物,找個調皮的學生來拿
也算可以出口氣(好壞的老師)
這次學生拿到手抖個不停,活塞稍微下降就喊停了
最好是做到持續緩慢下降才比較準


量出加掛的重物,扣掉摩擦力
就是大氣壓力作用在針筒的作用力了
除以針筒的面積6平方公分,約850公克重/平方公分
稍小一點,也是合理的

接下來這麼神奇的大氣壓力,想當年的馬德堡半球勢必也要出來玩一玩
我的不鏽鋼鍋直徑24公分,抽掉50釐米汞柱(約2/3個大氣壓)
找幾個學生來拉拉看
後頭還是要有學生幫忙護著,避免真的不小心拉開,才不會向後重摔(拉了十多年也還沒拉開過)
這時的氣氛通常會拉到高點...





「拉不開...那就算算看到底大氣壓力此時提供了多少作用力?」學生這時候好像比較甘願算算看
「...如果蠻力拉不開,還有甚麼辦法?」
「大家要從原理去想,我們剛剛做了甚麼事才讓鍋子緊緊吸住?」其實"吸住"這個形容詞很不好...
「因為裡面壓力變小了啊~」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處理?」
「想辦法讓裡面(壓力)變大」,「讓外面(大氣壓)變小也可以啊~」
「是的,大家的方向都對了,那有甚麼方法可以讓裡面的壓力變大?」其實這也是在為接下來影響氣體壓力的V、T、N做鋪陳
「加熱」、「灌氣體進去」...學生回答
「...其實大家有注意到鍋子旁有一條小塑膠管嗎?」我提醒大家
「這個塑膠管上面有一個塞子(其實是單向閥),一樣有2/3左右的大氣壓抵住它,但...」
我隨手就將塞子取下,氣體馬上灌入,鍋子就開了
「為甚麼我可以這麼輕易取下塞子,你們兩個人的力量卻拉不開鍋子?」
「因為塑膠管的面積比較小啊~~」學生很不情願地說,覺得被我耍了...

再來我們利用吸盤代替馬德堡半球
將吸盤在手機上之後放入真空罐中(隨手拿,沒其他意義)
將真空罐的氣體抽出到約6個釐米汞柱,吸盤就掉下來了



「那如果不要到掉下來,我們再把氣體灌進去會怎樣?」學生很好奇地問
「有趣喔,我們就試試看吧~~」坦白說,我也沒試過
抽掉60個釐米汞柱時,吸盤中心明顯鼓出來了
此時我們再把氣體灌入回復一個大氣壓
「又吸回去了耶~~」學生興奮的說


也許...這就是實驗的迷人之處吧~~
不須太多花俏,實驗本身就是個讓人著迷的東西

課後有個學生跑來跟我說,「老師~~你的雞絲頭怎麼這麼多啊!!」
這是恭維嗎?我欣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