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如影隨形_自製3D圖像


 如影隨形_自製3D圖像
壹、前言
筆者日前撰寫了一篇「是光還是影!?」,說明了可以利用彩色光源做出如疊影般的光區(1),若兩個光源較接近,情況就類似本影與半影的效果。沒想到學生的想法更是「跳tone」,直接提出了另一種應用,「老師~~,那個看起來很像是網路上的3D圖片耶!」
是啊!這不就是3D圖像的基本原理嗎?二話不說,馬上著手進行實驗。

貳、3D圖像的原理
因為我們人類的眼睛主要視覺方向是正前方,但左右眼仍然有一個視角的差異,尤其看近處的東西更為明顯,讀者可以試著輪流閉起左眼和右眼,觀察近處的某一個物體,即可發現右眼會有較多的視野是在物體右側的範圍,左眼則相反(主要是物體左側的範圍)。當左右眼的視野重疊在腦中時(腦部會將這兩個左右視野很接近的影像,合成為一個影像),我們就會有立體的感受,也會對物體的距離和位置有更精確的判斷。
這樣左右眼所產生的視差,讓人類擁有更好的空間感,同時也讓影像(物體)更逼真,更有臨場感,但一般的圖畫或照片因為只有單一視角,所以無法呈現出立體的感覺,因此讓許多人開始迷戀起製作立體影像,早在19世紀,布魯斯特(David Brewster1781-1868)就發表了一篇著名的研究「由雙眼視覺而知距離」(On the Knowledge of Distance as Given by Binocular Vision),並因而發明了立體攝影的技術。
直到現在,許多3D影像的技術問世,畫面也更加逼真,但其基本原理不外乎都還是利用左右眼的視差圖像合成為單一影像的概念(1)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機翼的原理

機翼的原理
壹、前言
筆者在96年撰寫了一篇「白努利的飛碟」(林宣安,2007),簡單說明了白努利的生平並介紹了「白努利定律」的實驗教具(1),後續也衍生出了另一篇「王建民的秘密」(林宣安,2008),製作了風洞與旋轉固定球的教具(2),說明了上飄球與下墜球球如何利用白努利定律的秘密。這一陣子(201111)美國大聯盟來台和中華職棒的全明星賽,又讓學生開始有了話題,當然內舉不避親囉,直接叫學生先看看自己寫的這兩篇文章,我們再來討論王建民。

沒想到有學生卻看出了另一個端倪,「老師,你有張圖(3)我看不懂?」
有趣了,學生指給我看說,「為什麼機翼做成這樣就可以飛起來?如果反過來(圓端在後)或倒過來(圓弧端在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