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拿掉知識,你還剩甚麼?

今年當後母,直接空降教三年級
問了一下學生,二年級老師有帶你們作過實驗嗎?有說過科學史嗎?
答案不意外的~~
那就表示我只有半年多的時間
卻要讓孩子們了解到理化課不是只在學「科學知識」而已
更重要的是科學的思考方式與哲學觀
因此雖然是永遠上不完的運動學
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和學生聊理化課希望呈現的模式
如果你把分數和考試拿掉,你的理化課還剩下些甚麼?
重要的是科學的思考方式和理性的思考邏輯(這件事還有討論的空間,但不在這裡說了)
但學生經常接觸到的都是速食的知識
只有結論,沒有歷程...

「我們來討論看看有那些因素可能影響單擺的週期...」
「擺長!」一個成績很好的女學生回答
「還有呢?」我追問大家
「沒了,只有擺長!!」女學生斬釘截鐵地回答

這是考試的標準答案,因為課本只討論擺長、擺角和擺重的影響
加上已經在補習班裡「學過」這個標準答案...
「那這是怎麼得到的結論?」
「...」女學生並不打算理我

我決定臨時換檔,不上「理化」了
拿出無敵的科學麵(聽說不能安排和上課無關的活動,因此把王子麵換成科學麵了)
「先不要管課本怎麼說,你覺得有可能的因素就說,有說就一包」
這下子熱鬧了
瞬間出現十多個可能的因素
溫度、濕度、空氣的種類、擺角、擺的材質、擺的形狀、地點、實驗的時間、擺線的材質、實驗的人、量時間的人...
「這些是否都有『可能』在擺長相同的時候,造成週期的不一樣?」
我看到女同學害羞地低下頭
「那我們如果要看擺長和單擺週期的關係,你能不能設計出一個實驗?
....
....
「首先是要先列出實驗的目的(問題),通常我們會簡單寫成一句話,這一句話就能讓人家知道你的操縱變因和應變變因,且能知道你的實驗目的(價值)」
「擺長是否會影響單擺週期」女同學搶著回答,當然也有一包科學麵...
「你的目的只有『是否』,所以只要知道擺長改變,週期也不一樣就結束了,這樣的實驗你們覺得價值性高嗎?」
「如果我們還希望知道擺長和週期之間的關係,你的實驗目的應該怎麼改?」
陸續出現了五六個答案,但都不甚滿意
最後出現了「擺長如何影響單擺週期的大小」
算是讓大家都點頭的答案
再來又花了一些時間歸類變因
並簡單作了幾次的實驗比較數據
(單擺實驗不花甚麼時間的)



「這就是我想教大家的,不是只有答案是甚麼而已
而是這樣的答案是怎麼出現的
這樣的出現方式是否合乎科學的邏輯與方法
這樣的答案是否可以被重複檢驗而普遍被接受
我大可直接跟大家說結果,反正考試也只考結果
但,大部分的時候你並不需要這些知識
你需要的是知識如何產生的歷程」

看到女學生抬起頭來對我微笑了一下
我知道這節完全意外的課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