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電醫生未來可能辦理的電晶體應用班
還是把RC充放電的概念說一下好了
基本原理就是當電源經過電阻對電容充電時
電阻和電容越大,充電時間越久
充電後(通常就是按下開關)就越慢開通(或關閉)電路
當開通電路後,電容又通過電阻慢慢放電
就可以控制開通(或斷路)電路的時間
所以這個通路或斷路的時間就和電阻、電容的大小有絕對的關係
若單純用一個電晶體來演示
會有一個緩慢變亮或變暗的過程(電壓是逐漸改變的)
這樣會干擾判斷通斷路的時間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先設計一個555的PWM電路
這個電路原理有點複雜,以後再說
只要知道以下說明即可
充電時會經過1K的限流電阻和VR上半部電阻充電
充電時LED會保持通路,通路時間t1就由充電時間決定
等電容達到一定電位,LED就會斷路
此時電容通過VR下半部的電阻放電
等電容放電到某個低電位,LED電路又會再導通
所以這個斷路時間t2就由放電時間決定
整個充電t1和放電t2的時間加起來就是LED閃爍的週期t
我們改變電容和電阻(VR實際電阻加上1K的限流電阻)的大小就可以決定電路通斷的頻率
首先要先量測實際的電阻、電容大小
連接好電路後再利用示波器量測頻率
如此,得到了以下的結果(調整t1的時間和t2相同)
我們可以會發現電容、電阻越大,頻率越低(週期越長)
有明顯的負相關
但數據量太少,用趨勢圖分析沒有意義
至於學校很喜歡算的時間常數,還有一推積分式
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