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驗電瓶_開不開

這應該也是必做的實驗之一
學習重點放在觀察與分析
因此以評量的方法來進行
老師一邊演示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觀察重點
並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學生透過一些關鍵問題的引導
其實也可以回答得很好


有些學生還能看出我這樣安排(演示實驗)的意義
真的讓人感動~~


也許現在主流的實驗教學方法還是操作實驗
這我絕對不否認
但演示實驗在現實與教學目的上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與需求
孰是孰非,絕對不是某些人片面的主觀意見可以衡量
只要學生能有所得...
應該就是個好方法吧~~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再修除濕機

學校報廢了一台十多年的除濕機
轉手到我手上,當然就研究看看囉


初步看來
水箱破掉、上蓋脫落、電線似乎也不太優
不敢直接上電測試
先拆開看看面板比較安心




打開後...
冷卻鰭片乾淨到像新的一樣
面板也是
風扇也是
一切都是...
這代表甚麼意思?
實在不能再說下去了...
(謎之音:你知道的太多囉~~)







把水箱用三秒膠補好

上蓋的卡榫斷掉,補上一支螺絲也可以了



加強防震

再換掉電線


上電
完美的一台機器



說到這裡就好了...
我心臟不夠大顆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起電裝置的簡易作法

很多時候真的只是一個想法而已
作法很簡單,大部分看圖說故事就可以

支架直接用兩支氣球座就可以完成
就那麼剛剛好...




繫保麗龍球的部分用牙籤也可以輕易搞定
整個裝置五分鐘內就可以架設好



但接觸起電的效果好不好
還是和保麗龍球本身的材質有些關係
雖然測量起來電阻都超過20M歐
但有些就是很容易接觸起電(感應起電也是一樣)
有些就不容易


還是需要一些測試吧~~
實驗本來就是枯燥和嘗試的歷程
一直想著趣味實驗,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趣味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接觸起電與感應起電

很多初學的學生或許因為參考書或課本的寫法
誤以為接觸起電和感應起電只適用於金屬
其實三種起電方法是所有物質都可以成立的
只是金屬的起電必須做好絕緣
(冬天車體容易帶靜電就是空氣和車體摩擦的關係)
否則馬上就會流失電荷,讓人誤以為無法產生靜電

直接利用保麗龍球和包上鋁箔的金屬球來示範這兩種物質接觸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差異
保麗龍球需要和PVC管接觸一段時間後才會分離(排斥)
碰到另一顆保麗龍球之後又將電荷分出去
所以兩個保麗龍球會分開(原本是輕碰在一起的)



但金屬球就碰到PVC管後會立馬跳開

兩種物質帶電後,金屬球可以保存的時間相對也比較短

至於感應起電的步驟...更尷尬了
課本的步驟都是如下圖所示


但實際上誰可以做到 第3步驟啊~~(這是一個不容易做到的平衡)
實務上必須直接從背後抓住保麗龍球(我不喜歡用金屬球)
在用PVC管吸引保麗龍球,這樣才能穩定"接近不接觸"



最後檢測接觸起電和感應起電的電性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PVC管接近保麗龍球
吸引就相反(兩球已將分離,所以一定帶電)
排斥就相同

或是更進一步利用靜電檢驗器
這次是做成分離的遙控版
指示燈超亮
感應器也非常靈敏
效果超棒的啊~~


學生自己嘗試也會讓他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