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馬達轉向控制器_電流變換電路

電流變換的電路在許多研習中都有提到
我們都是用三段6P(兩迴路)的開關來改裝
「可以用電子電路嗎?」有老師問
這個電路一開始(20多年前)我就是想用電子電路解決
但當時功力不夠
20多年後又有老師提起
我想應該可以來設計看看
不難~~
電路圖如下,請笑納


SW1控制Q1,SW2控制Q2
當按下SW1,馬達電流向左
但在a點有分路往Q2啊
通往Q2的B極有1k的電阻
相較於Q1的CE極短路,當然不會走Q2
同樣的在b點也不會走Q1的
這樣就完成電子控制電流方向的電路了
影片如下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示波器當驗電器_耦合的應用

實驗的時候偶然發現我抓著示波器時竟然有一個正弦波的訊號出現
而且還是漂亮的60Hz

                                        
原本不以為意,就當作是波器本身的雜訊吧?
但又時有時無,直到開關電源時發現訊號突變
這就絕對不是雜訊了
明顯就是市電的影響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大電容
當附近有交變電場時,電容會耦合產生位移電流
因為示波器本身就是一個靈敏的伏特計
因此當手抓著探針時,周圍又有交變電場(60Hz市電)
示波器就會感應出一個電壓
理論如此,就實驗看看

1.探針夾著一條導線靠近未通電的電線
示波器沒有反應


2.靠近通電的電線
60Hz正弦波


而且越靠近電線訊號越強


3.突然開啟電源
明顯產生一個高電壓突波


4.用訊號產生器模擬交變電場,5k Hz
示波器感應出5k Hz正弦波




5.訊號產生器模擬交變電場,9k Hz
示波器感應出9k Hz正弦波


6.訊號產生器模擬交變電場,60 Hz
示波器沒有反應


從以上實驗可以明顯證實是波器確實可以透過耦合的方式感應出附近的交變電場
而且非常靈敏
但若用訊號產生器,因為電壓最高只有3.3V
因此頻率至少要到150Hz左右
示波器才會感應到訊號


這樣就可以直接用示波器來當作感應式驗電筆了
而且調整示波器的顯示電壓範圍就可以調整靈敏度
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啊~~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維修烤土司機

我是麵包控,結果早上要烤土司發現機器壞掉了...



沿路查修
開關沒問題


加熱器也OK
溫保也通路


結果火線端連接開關處開路了


不知道斷在哪邊
先上電用驗電筆查
外線路沒問題


那就是內部那條耐熱線了

                                        

線頭連接端竟然是特規螺絲,擺明了不給維修


幸好我有工具
拉出耐熱線,原來裡面還藏著另一條溫度保險絲
一量果然開路
240度換上,測量電源處就有電阻了






電源處和耐熱線不用焊接
以免未來又要更換線會不夠長
補上一小段耐熱套用壓接,再套上熱縮套絕緣
搞定~~可以吃早餐了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物理常數的意義2

我們經常把這個世界拆成不同的體系來研究
再利用不同的物理量來描述這些現象
物理量被規定了大小之後
如果這兩個(或多個)物理量有交互作用的關係
例如質量和能量,質量和引力,電流和磁場,能量和溫度等
為了要保持原本物理量的大小
在轉換的過程中就要加上一個常數
才能保持在數學關係成立時,每個物理量的大小一致
也就是說有點像是匯率轉換的概念
台幣轉美金,美金轉日幣,日幣轉台幣等
都有一個轉換的常數(匯率)
因此這些常數簡單來說就是連結不同物理體系的「匯率」
例如能量和質量的匯率是光速
能量和頻率的匯率是普朗克常數
動能和溫度的匯率是波茲曼常數

這個匯率以前通常是從實驗(測量)的結果得到的
因此不同時期的匯率都不一樣(實驗越來越精準或用了不同方法實驗)
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那就表示我們的單位大小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慢慢改變
(現在1公尺的距離,1000年後可能是100.001公分_只是比喻,不要當真)
因此2019年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直接規定了7個常數
如下

再利用這些常數來定義基本單位
這樣,這些基本單位就會恆久不變了

因此有些常數因為老大被固定了
原本的定義就會跟著改變
例如連結電流和磁場的真空磁導率μ0
因為安培的定義從原本
「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公尺的無限長平行直導線,通以等量恆定電流,若兩導線每公尺長度間的相互作用力為 2 × 10⁻⁷ 牛頓,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安培」
變成
「1安培等於在1秒內通過 1/(1.602176634 × 10⁻¹⁹) 個基本電荷的流量」
也就是說轉換電流和磁場的匯率原本是一個定值4π × 10⁻⁷
(這個定值的目的是讓交互作用力維持定義的2 × 10⁻⁷ 牛頓)
現在因為安培的定義改成跟著基本電荷走
μ0反而變成必須從實驗的結果得到,變成不確定值了
連帶影響交變電場和位移電流的匯率_真空電容率
還有電量和庫倫力的匯率_庫倫常數
(注意:這是簡化的說法,讓大家比較容易明白,之後的萬有引力常數也是如此,很多時候不同物理量的轉換往往都是兩三個連帶影響另一個,而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可以參考下圖鉛筆的部分)
都從定值變成不確定值(當然差距不大的)
一起跟質量和引力的匯率_萬有引力常數當好朋友
都變成了實驗測量值

再談談萬有引力常數,質量和引力的匯率
原本就是從實驗結果推導出來
而且當初「力」(牛頓)在定義時就沒有引入常數(同一個體系)
因此萬有引力常數就跟2019年的事件沒有關係了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物理常數的意義1

物理,就是研究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律
但我們為了方便研究
會把這個世界拆成不同的體系來看
例如:力、電、磁、光、熱等
再利用不同的物理量來描述
例如:能量、動量、長度、時間、質量、溫度等
這些物理量的大小必須大家有共識
否則就常常會雞同鴨講
例如盎司就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單位

因此在幾個大體系中我們就會將某些重要的物理量規定下來
不然電磁學中的高斯事件就會不斷上演
這些重要的物理量其實也不多,就7個而已
也就是SI制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SI,國際單位)
1.公尺 (m) - 長度
2.公斤 (kg) - 質量
3.秒 (s) - 時間
4.安培 (A) - 電流 
5.克爾文 (°K) - 熱力學溫度
6.燭光 (cd) - 發光強度
7.莫耳 (mol) - 物質的量
這7個就叫做基本單位
和其他單位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基本單位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物理量
不會因為其他定義的改變而被更動
這些單位的大小在制定時都有它的歷史背景
但隨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描述要求越來越精準
以前的定義(例如公斤就是一個實體原器,IPK)在空間或時間尺度極大或極小時就會產生偏差
因此2019年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
將7個基本單位重新都用基本常數來定義
因此這些常數有些原本是從實驗結果得來的
就乾脆直接定義
也就是說,不管未來你的實驗多精準
從現在起我說了算
這7個常數就是
1. 銫-133原子基態能階躍遷頻率 (Δν_Cs),9,192,631,770 Hz,定義秒
2. 真空中光速 (c),299,792,458 m/s,定義公尺
3. 普朗克常數 (h),6.62607015 × 10⁻³⁴ J·s,定義公斤
4. 基本電荷 (e),1.602176634 × 10⁻¹⁹ C,定義安培
5. 波茲曼常數 (k),1.380649 × 10⁻²³ J/K,定義克爾文(°K)
6. 亞佛加厥常數 (NA),6.02214076 × 10²³ mol⁻¹,定義莫耳
7. 540×10¹² Hz的光視效能 (Kcd),683 lm/W,定義燭光

基本上秒、公尺、燭光的定義在本質上沒有改變
只是把數量更精準描述
但公斤、安培、克爾文、莫耳就幾乎是重新定義(當然大小在日常生活使用不會有差別)
細節之後有機會再說
那為甚麼要用這些基本常數來定義呢?
這些基本常數又代表甚麼意義呢?
待續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提高勾表靈敏度

勾表用耦合的方式,不需要打開電路串聯
因此可以偵測極大的電流,隨便都有幾百安培!!
但同樣的,對微小電流就不靈敏了
通常辨識率約10mA
相較於安培計(三用電表)到微安等級,實在差很多
還是有方法可以提高準確度的~~
從原理下手就對了...
拉高磁通量就可以

用實心線繞十圈串聯在電路中



這十圈可以增加十倍的磁通量
理論上就提高了十倍的準確度
實測如下
直接勾電線


勾十倍線圈

但也不可能無限制拉高分辨率
實心線繞100圈!!
不實際吧~~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電感耦合的應用_自製CT環

再來隨便寫
之前花了許多篇幅說明數位電錶測量電壓的原理
當然,利用串聯測量電流的方式也說過了
也利用這些原理和大家分享如何分辨一般電表與TRUE RMS電表
加上前幾天說的耦合概念
勾表就誕生了~~
原理和實驗也可以參考這篇

大功率的功率計也是相同的方法測量電流
那顆電感就叫做CT環(比流器 ,Current Transformer)



CT環的構造很像一般的環型電感


只不過內部線圈的圈數更多,至少都是上千
基本上不可能有辦法自己繞
用變壓器來改裝吧!!

一般工型變壓器有一級線圈和二級線圈
低功率降壓型的工型變壓器一級線圈通常線圈數都很多
拆掉二級線圈只留一級線圈就可以充當比流器了






直接在CT環接上LED燈就可以比較通過的電流大小




完全非接觸
這就是耦合厲害的地方